Museum
Taipei, Taiwan
time : Sep 21, 2025 9:05 AM
duration : 3h 12m 34s
distance : 2.4 km
total_ascent : 34 m
highest_point : 23 m
avg_speed : 3.1 km/h
user_id : sam97mac
user_firstname : 順生
user_lastname : 王
國立臺灣博物館
National Taiwan Museum
創立於 1908 年,是台灣最早的公立博物館,以仿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希臘多立克式建築聞名,被譽為近代建築代表。轄下包括本館、古生物館、南門館與鐵道部園區。
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前方的館前廣場入口處,左右兩側靜靜矗立的銅牛想必許多人都不陌生。只要曾經來過臺北,到過以前的新公園或現在的二二八公園,大多數的人們,一定都有和銅牛合照的經驗,不論是站在旁邊,還是化身小牧童,頑皮的將銅牛當座騎。甚至,銅牛也是公園裡顯著的標的物,是許多年輕人約會或集合的地點。相信很多人翻出家裡的照片,應該有不少和銅牛共同入鏡的記憶。
然而,這兩隻銅牛在公園裡,靜靜凝視熙熙攘攘過往的人們, 從1949年起出現在廣場上至今,少說已有60年的時間。只是,有多少人對這兩隻銅牛的身世背景瞭解?銅牛原本在什麼地方?原來就這樣擺放在廣場上嗎?是從哪裡來?可能很多人不是很清楚,也一直對它們的身世之謎充滿好奇。
其實,這兩座銅牛,在日治時期是被放置在圓山的臺灣神社(原址為現今圓山大飯店),在臺灣神社原址被改建為圓山大飯店後,即於1949年被轉贈省立臺灣博物館(國立臺灣博物館前身),而放置在公園裡陪伴大家至今。它們頭上閃閃發亮的牛角,也曾經被穿流不息的人潮摸到斷掉而更新,可見這兩頭銅牛是多麼受到大家的喜愛,同時也證明歲月在它們身上所留下的痕跡。
只是,這兩隻銅牛,為何在日治時期擺放在圓山的臺灣神社?就得話說從頭囉!廣場上的兩隻銅牛看起來似乎一模一樣,其實,從牛角的角度、材質就可以分辨其不同。而且它們的「出生證明」和製作的年代、被鑄造的原因也完全不同哦!
廣場西側的銅牛
在廣場東邊,離臺大醫院和捷運站較近的那隻銅牛,兩隻牛角之間的距離較寬,眼珠子上緣是單眼皮。 1935年由日本北海道佛教團體「弘安海」為了紀念1868年在「箱館戰爭」中犧牲的士兵而鑄造並獻納給圓山的臺灣神社。
在廣場西邊,離騰雲號火車頭較近的那隻銅牛,兩隻牛角之間的距離較短,眼珠子上緣是雙眼皮。1937年由在臺灣的日本商人川本澤一鑄造,為紀念其參加南洋視察團順利完成,而獻納給臺灣神社。(2017年11月23日註)
而兩隻銅牛一開始擺放在廣場的方位是面向臺博館建築,後來才轉變為彼此對看的方向。同時,我們知道,這兩隻銅牛從被放在圓山的臺灣神社,到轉贈臺博館收藏安置廣場上,至少有75年以上的歷史了。綜合以上結果,明明兩隻銅牛材質、鑄造年代均不同,外觀上卻如此神似,實在讓人嘖嘖稱奇!瞭解臺博館兩隻銅牛的歷史緣由之後,再看看曾經與銅牛入鏡的照片,似乎更有意義了。而銅牛與臺博館之間的故事,將會透過每個人的照片不斷流傳。
~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第69卷第3期
https://ntmedu.blogspot.com/2011/06/blog-post_07.html?m=1